“产业互联网”的提法,很大程度上对应“消费互联网”的提法,然而两者的差异是巨大的。
“消费互联网”的核心功能是连接,连接的对象是人。但是人和产业最大的区别在于,“人”本身是很浅的,连接人的难度相对较低。然而“产业”或者说“企业”维度多而复杂,因而更有深度,企业的决策也是理性的,因此产业互联网不是简单的“连接”问题。
市场上一直在争论“产业互联网”到底是“互联网+产业”还是“产业+互联网”,谁主导这一发展进程,本质也是大家在把“产业互联网”和“消费互联网”的定义给等同化,把“产业互联网”中的产业和互联网割裂来看的产物。
我们看待“产业互联网”,一定要用一个比较开阔的视角去审视,不能狭隘理解为连接问题。
在君盛投资的实践中,,我们认为“产业互联网”的本质是“生产要素的数字化”。为了方便理解这个事情,我们可以对比“消费互联网”。消费互联网是“人的数字化”进程,以前,我们的身份、性别、行为习惯、行动轨迹、消费偏好、兴趣爱好、个人信用等等,没有去进行有效记录。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大潮下,人的上述事项都被采集和记录,从而完成了“人的数字化”。这一进程彻底颠覆了很多产业的运行模式,也极大提升了围绕人进行服务的效率,无论是电商、视频、新闻、外卖……全部是拥抱这个进程的产物。
然而在企业端,企业的方方面面的数字化进程才刚刚起步。企业的生产要素广义看有很多,从有型的生产材料、设备、工作环境,到无形的人员、资金、流程,到跟企业相关的信用、获客、营销等等,在我们眼里都算广义的生产资料,这些生产要素都是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必备环节。
这么多的生产要素,以前基本上都是分散的,凌乱的,而当这些要素能够逐渐被数字化以后,我们就具备了提升效率的可能性。我们认为,这是产业互联网的前提,也是其本质。
联系电话: 138 2887 8735 (李经理) 邮箱: sztcss@qq.com 地址: 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1970科技小镇8栋207